欢迎, |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会员服务 | 商务中心 | 客服: | QQ交流:点击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石匠之乡”话石匠——章丘石匠的智慧和汗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8-24  浏览次数:1956
核心提示:石匠之乡话石匠章丘石匠的智慧和汗水赵世让雕刻图案朱家峪赵世让雕刻图案旧时石匠开山时的情景。据清光绪《章丘乡土志》记载:邑(指章丘)多山,而取材甚富者莫石工。若观各处坊表、桥池,以及官庙、寺观之基础,往往精致工巧,不为怪也。章丘不仅铁匠多,而且石匠也多,历来有石匠亦会铁匠活,伴着铁匠走天下之说。由于章丘石材丰富,石匠众多,雕刻技艺远近闻名,是有名的石匠之乡。远的不说,就说近现代,北京的十大工程、中苏友好大厦、毛主席纪念堂、济南的天桥、英雄山纪念碑等等,都凝聚着章丘石匠的智慧和汗水。  秀美山川造就优质石材 
 “石匠之乡”话石匠——章丘石匠的智慧和汗水

赵世让雕刻图案

朱家峪赵世让雕刻图案

旧时石匠“开山”时的情景。

 

据清光绪《章丘乡土志》记载:“邑(指章丘)多山,而取材甚富者莫石工。若观各处坊表、桥池,以及官庙、寺观之基础,往往精致工巧,不为怪也。”章丘不仅铁匠多,而且石匠也多,历来有“石匠亦会铁匠活,伴着铁匠走天下”之说。由于章丘石材丰富,石匠众多,雕刻技艺远近闻名,是有名的“石匠之乡”。远的不说,就说近现代,北京的十大工程、中苏友好大厦、毛主席纪念堂、济南的天桥、英雄山纪念碑等等,都凝聚着章丘石匠的智慧和汗水。

  秀美山川造就优质石材

  章丘地处泰沂山脉北侧,东北为巍峨延绵的长白山脉,大自然造化出美丽神奇的山川名胜。境内多山,山石质地好,性能稳定,质量优良,品种多样,为先人开采、利用石材资源奠定了物质基础。章丘石材分为石灰岩和花岗岩两大类。石灰岩,俗名“青石”,是比较理想的雕刻石材。这种石材较坚硬,但雕刻品耐久、美观,因而很受欢迎。

  花岗岩,经风吹雨淋,多千疮百孔,但花纹较好,表面多色彩艳丽。每一类又有成百上千的花色品种,它们色彩丰富,质地各异,构成五彩缤纷的优质石材。经过抛磨加工的石材,表面光洁如镜,色泽鲜艳,有许多大理石的纹理清晰如画。人们为了赞美石材色彩纹理所表现的美,赋予它们许多美丽动人的名称,如“紫玫瑰”“章丘青”等。这些美名道出了章丘石材内在的品质美。特别是境内长白山脉由喷出岩火山凝灰岩、辉绿山岩及侵入岩、辉长岩、闪长岩组成。喷出岩覆盖于侏罗系之上,侵入岩穿插或分布在各时代岩系中,在普集镇的玉泉山和刁镇玉皇山辉长岩较多,为典型的磨光建筑材料,俗称“济南青”。

  历史悠久巧匠多

  章丘石匠传统工艺和生产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精美的汉代画像石、南北朝时的佛教石刻造像、开凿于唐宋的赵八洞石窟造像等等,无不彰显着章丘传统石刻、石雕工艺厚重的文化底蕴和非凡的艺术魅力。石材不仅是优良的建筑和装饰材料,还广泛地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如石磨、石碾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此外,在章丘历代相传一句迷信话:“吃在杭州,住在苏州,死在章丘”。说杭州鱼米好,苏州园林好,章丘风脉好。正因如此,自古迷信风水学的人对择地和墓葬都很重视。历代章丘的豪门望族、达官贵人、名流逸士,营造了无数豪华墓葬。甚至一些贫穷之人,为了寄希望于风脉,转家运于后人,也不惜卖掉宅田来延师择地,隆重修墓,这些形形色色的墓主为了使自己(或亲人)的墓葬能够永存,都选择坚硬的岩石来修墓。古时有“地下一间墓,地上三间屋”之说,就是指这墓葬工程之浩费。随之大量的石刻石雕也随之出现,石匠们更是不遗余力、精雕细琢。如唐代的房彦谦墓碑、元代的高世德碑、明朝正德三年莱芜吕家楼村佛像(章丘石工马得玉刻)等等都刻有章丘石匠的名字。

  无情的顽石,在章丘石匠的手中,变为充满生机和巧夺天工的艺术精品。旧时长白山下相公镇窦新、梭庄等村几乎家家以打石为主业。进入村中,随时可听见叮叮当当的打石声,随处可见石屋、石楼、石道、石桥、石庙,这些都朴质美观,极具特色。章丘出名师巧匠,石匠遍及章丘全境,尤以相公、官庄等镇为最。至目前,章丘在境内外从事打石、建筑业的,仍人数众多。

  技艺精湛美名扬

  章丘石匠技艺精湛,他们能凿石成门、窗、柱,能铺设公路、桥梁,能雕刻千姿百态的人物、山水、草木花鸟、飞禽走兽。如朱家峪人赵世让就以雕刻山水花草、飞禽走兽远近闻名。赵世让生于清朝同治五年,兄弟三人皆为名石匠。光绪十九年赵世让27岁学艺出徒,此后为师近五十年。清代后期,章丘富家凡是建房、修坟,多聘其主持。其徒弟遍及章丘全境,工艺水平高超,闻名乡里。据史料记载,涧溪大桥(东涧溪村东)和韩家庄大桥,均为他们师徒所创建,这两座桥虽历经风雨侵蚀,依然坚固,堪称古建筑之典范。

  赵世让不但雕刻技艺有名,而且绘制雕刻图案更是独具匠心。现古村朱家峪“山阴小学”内的石质雕刻,就是最好的史证。他一生教出的徒弟甚多,在朱家峪周边诸村,最有名的当数“亮甲坡”杜清宪,其六世堂孙杜传举,已成为当地石匠艺人中的后起之秀。

  石匠分为两种:一种叫粗石匠,一种叫细石匠。粗石匠重在“开山”,开山亦叫“打崖头”,即在石窝子里打基石,俗语叫打“坡石”,或打“坯子”。细石匠打料石,石匠技艺多指这些细石匠、巧石匠的雕刻技艺。石匠在雕刻之前先要对“石坯子”量尺寸,看是否和需要的料石相付。在雕刻时,石匠们一般都有画谱,根据工程的需要和主家(亦称东家)的要求作画谱。过去雕刻多是用在阴宅的寿坟内,其次是建筑用的门楼、城门楼、桥梁、石碑,还有寺庙的雕像等。

  怀揣技艺走四方

  旧时,章丘石匠挟技谋生,下关东、走西口,不少城镇、乡村都有他们的足迹,许多精美的石雕和雄伟的建筑都凝结着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据史料记载,解放后,北京的十大工程、中苏友好大厦、毛主席纪念堂,济南的天桥、英雄山纪念碑、黑虎泉的虎头石刻等,都有章丘石匠的身影,都凝聚着章丘石匠的智慧。笔者曾采访过不少石匠,如相公镇窦新村的王克美、窦喜、胡延海,还有窦新村的窦照东,他们对石匠技艺如数家珍,他们至今依然保留着当年参加北京十大工程、毛主席纪念堂时的画册、纪念像章和照片。虽然现在石刻石雕制作已走上了流水线,但对胡延海、窦照东等石匠来说,他们依然坚守着传统手工雕刻技艺,石匠生涯已成为他们心中永恒的美好记忆。
石匠雕刻工艺和技术通过师徒相传、父子相继形式历代传承,使得章丘历史悠久的石雕、石刻技艺得以保留,这是章丘的先辈们创造与积累的宝贵文化财富,是章丘所特有的优势。台湾古建专家李乾朗在《传统营造匠师派别之调查研究》一书中说:“匠师的技艺传承是中国古建筑背后最大的功臣,由于古时重道轻器思想之影响,匠师的工作总是默默耕耘;没有人仔细地记录他们的技艺与生活。”这可能是历史的一大缺憾。今天,章丘石匠传统工艺已与建筑业、旅游业密切结合,正推动着旅游产品和项目的开发,我们希望在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同时,愿章丘石匠传统技艺不断传承,发扬光大。

 
 
[ 新闻中心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技术维护 沪ICP备12046588号-2